减弱我们正确决策能力的最强大持久的认知偏见之一是框架效应。你可以思考下面的两难困境来直接体验这个认知偏见。

困境1

M国即将爆发一种不寻常的疾病,预计疾病会侵袭600人。设想你有权力在两个治疗方案中做选择。

方案A:你能拯救200人。

方案B:1/3的可能性拯救600人,2/3的可能性一个人也救不了。

你会选择哪个治疗方案?

困境2

M国即将爆发一种不寻常的疾病,预计疾病会侵袭600人。设想你有权力在两个治疗方案中做选择。

方案A:400个人会死。

方案B:2/3的可能性600人会死,1/3的可能性一个人都不会死。

你会选择哪个治疗方案?

如果你和大多数人差不多,不管智商有多高,你会更可能在困境1选择A,困境2选择B。

其实这是非理性的,你处于框架效应偏见中。如果你再检查一次就能明白两个困境中的两个选项的数字和概率是一模一样的。它们只是表达框架上用了不同的方式:困境1的用词是拯救生命,而困境2的用词是失去生命。

根据调查,可能在面对这种有权去做生死决策的处境时,特工比平均学历的大学生更容易处于这种偏见中,当对后果的表达框架是损失而不是收益的时候,更可能选择伤害人们。

一般来说,实际上是等价的描述的一个决策方案,能被系统性地引导做出不同的决策,取决于怎么用词。在我们这个案例里的人,对一个特定选择做出不同反应,取决于用损失还是用收益描述。

框架效应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

很多的研究都表明,框架效应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们可能更喜欢标注含75%瘦肉而不是标注25%肥肉的肉类。

当框架是登记迟到了罚款时,93%的博士生早到,而当框架是登记早到了费用打折时,只有67%的早到。

大多数人支持强调就Ye*的经济政策,而不是强调失业率的。

有趣的是,框架效应在第二语言中无效。

框架效应的认知偏见能够被克服

认知偏见让我们非理性。高智商的优势并不能应对这些偏见。应对这些偏见是理解更广义的智力的关键。

像框架效应这种认知偏见,通过训练能够很大程度上被克服。

纠偏技术是可以消除偏见的:鼓励自己使用工作内存和控制自己减少自动化的、立即反应的“系统1”进程(《建筑大师和农民》2010年,155页)。

训练工作内存和增加内存容量以进行系统2思考,能帮助我们消除偏见。这样就能建立起有用的“思维构件”。根据来自多伦多大学,研究智力与理智的Keith Stanovich教授说,“思维构件”是组成认知规则与策略的学问。它包含了,当我们在应对相同方式下不同的状况描述时,保持察觉暗藏的概率的能力;我们如何去做IQ测试;还有当我们试图解决问题时,愿意去考虑其他假设。

IQ思维构件的大脑训练方法“策略能力”是基于工作内存容量的训练,让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自我控制和拥有系统2逻辑思维的处理能力。它也是基于问题集和个别指导的运用,去建立我们的“思维构件”—我们为决策和问题解决的知识目标策略,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解决问题和更好地做出决策的技能。

在现实生活中,仅仅高智商不足以保证我们做出好的决策。它有帮助,但是我们还需要自我控制帮助从认知的错误中摆脱出来,在需要的时候采用系统2思考。并且我们需要技能和策略,面对手头问题时,知道如何利用我们的分析思维。

本文来源:https://www.yingxiaoo.com/115413.html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向我们举报删除。 侵权/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