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想入行产品经理的同学有过交流,发现他们对这个职业充满了期待,也很关心如何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成为一名产品经理。

有的人选择看书上网,有的人研究产品设计软件,还有的人参加产品经理培训班。

但是,这些学到的都只是产品经理的基础,产品经理的灵魂是产品思维

只有具备产品思维的产品经理,才是真正的产品经理。

而产品思维的养成,需要长时间训练积累形成,很难立竿见影。

一、什么是产品思维?

产品思维是一种以产品为主视角的思维方式,是理解需求、用户和商业三者之间关系的思考方法。

产品思维的本质是洞察人性

展开来讲,产品思维可以表现为:

1)很强的需求洞察力

产品经理是天生的思维活跃者,擅于观察周边事物。

需要具有主动发现需求的意识和能力,而非由别人告诉你需求要做什么

2)以用户为中心

做产品,不要你觉得,而是要用户觉得。能解决用户的问题,获得用户认可的才是好产品。

第一时间站在用户的角度,分析、思考用户遇到的问题。

3)产品标准化

所谓产品标准化,就是解决用户问题的这个产品,是高度标准和开放的,可以面向大范围市场用户使用。

像企业内部使用的OA、考勤、员工管理等系统,严格意义上不属于“产品”,顶多称为“内部产品”;因为它的个性化属性太强、应用场景与受众用户都很有限。

4)关注市场,关注变化

做产品,不能只局限于产品本身,同时,也要避免闭门造车。

需要关注到市场发展、行业变化、竞品动态等等,把眼界放宽。

5)对商业敏感

产品不能脱离商业,产品最终都是要实现商业价值。

熟悉主流商业模式,能帮助产品进行合理的商业变现,并在用户体验与商业化之间取得平衡。

二、如何提升产品思维?

1)保持对不同领域、不同产品的好奇心和敏感度

不要因为忙于工作,就将自己的眼界局限于当下的行业或产品。

这样很可能会渐渐失去对新兴产品的好奇心和敏感度,而好奇心的消退、敏感度的降低,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是致命的,说明你已经停滞不前了。

让自己有意识地关注自己领域外的行业和产品,并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

比如每个月解锁一个新行业,研究行业中发生过的成功或失败案例。

再或者每周体验一款新产品,分类头部、最新上线、大家热议的都可以。

思考产品的需求背景、设计思路、核心优势、商业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等,如果你来做这款产品,有没有更好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思考和练习,来保持自己对产品的好奇心和敏感度,让内心为设计出一款优秀的产品充满饥渴。

2)培养同理心,懂得换位思考

作为产品经理,你必须是你产品的深度用户,我不相信连自己产品都不用的人能把产品做好。

能将自己变成小白用户,从用户视角去发现产品问题。

产品设计过程中,始终以用户场景需求三点为核心导向。

思考什么样的用户,在什么样的场景,会产生怎样的需求。评估这个需求被满足的程度,是否仍存在痛点,是否更好的解决方案。

3)多读书,加强体系化思维

读书,可以使人开阔视野、丰富充实,也能训练思维、提升境界。

相较于互联网碎片化的知识获取方式,通过书籍获取的信息,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更有助于思维体系形成。

书籍的目录,就是作者思维体系的直接体现,根据作者的知识积累,从多个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本好书,不仅会让你的思维体系得到提升,你的思维模式就会随之建立起来。

4)与产品大牛交流学习

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才能看得更远。

想让自己变得厉害,首先要进入聚集牛人的圈子,然后找到圈子里的牛人,向他们学习。

公司内部的产品团队、外部的产品活动沙龙、线上的产品经理社区或微信群都潜伏着各种牛人。

与产品大牛们学习交流,不仅要听他们谈的内容,还要关注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思维体系、认知深度。

借鉴牛人的思维模式,取其精华,最终形成自己的一套思考方法。

5)多参与项目或自己创造项目

多做项目,从量变到质变,也是培养产品思维的有效方法。

无论是公司项目还是个人项目,都是锻炼的好机会。

以个人项目为例,做一个产品首先需要考虑你的目标用户与产品定位、产品从0-1需要做哪些功能、初期如何进行冷启动、如何制定合理的商业模式等等,所有这些都能让你的产品思维得到全方位锻炼。

当然,项目不一定是App、小程序的形态,毕竟开发成本太高,可以尝试自己运营一个微信公众号、一个淘宝店。

关键是通过产品思维,去发现用户在某个场景下的需求,解决用户问题的过程。

三、写到最后

产品思维的好坏决定了产品是否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用户的问题,是否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先机,是否能够打造一个健康、可持续的生态模式。

对个人而言,产品思维决定了产品经理的专业高度,是各段位产品经理能力差别的主因之一。

希望大家都能怀着星辰大海,做一个有灵魂的产品经理,在产品的路上越走越远。

本文来源:https://www.yingxiaoo.com/125897.html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向我们举报删除。 侵权/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