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作者 | 周古来源 | 镭射财经(leishecaijing)

在新的监管语境中,新金融不再性感,也不再时髦。

持牌与合规,是金融科技走向开放,新金融回归理性的分界线。自从所有金融活动均纳入监管的信号释放,头顶金融科技光环的新金融,彻底告别无牌裸奔时代。

以2020年为节点,接下来的五年,是监管穿透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五年。拆围城、拿牌照、筑牢数据安全基座,成为金融科技企业穿越周期,拥抱监管的必由之路。

任何行业,持牌方能走远,牌照是平衡商业利益和社会价值的重要监管工具。事实证明,以往制定的第三方支付、消费金融等牌照制度,助推行业有序繁荣发展,甚至成为金融和实体领域的关键基础设施,而像P2P一类的无牌行业,最终走向覆灭。

金融数字化浪潮奔涌,监管靴子落地后,金融科技也将迎来更稳健更持久的发展前景。在金融科技持牌生态释放前夕,少不了行业洗牌与路径探索,跌倒并不可怕,就怕错失时机,输给了时代。

此刻,金融科技企业正在争相跨过黎明前的黑暗,领跑者正是蚂蚁集团。

于新金融而言,这场史无前例的生态迁移尚需时间,它规模太大,又无先例参考,只能在监管的蓝图中不断试错,反复校正施工图。一旦整改完成,金融科技生态便有牌照支撑,群星依然耀眼。

目光再次聚焦在蚂蚁。从蚂蚁金服到蚂蚁集团,蚂蚁一直是金融科技市场的风向标,如今蚂蚁集团走向持牌化整改,其他互联网金融平台仍紧随蚂蚁其后。正如监管所言,所有互联网平台对照蚂蚁集团自查整改,这也意味着蚂蚁成为金融科技转轨整改的起点。

新金融未来已至。蚂蚁集团在监管框架中探索金融科技的未来,它锚定金控监管的逻辑奇点。去年至今,蚂蚁消费金融开业、增资稳步推进,申设个人征信牌照趋势明朗,科技赋能数据安全、消费者保护,一个合规架构清晰的新蚂蚁逐渐成型。

监管在金融科技版图里画了一个圈,一个全新时代*启。

曲折即插曲

巨头整改,插曲不断,主调向前。

消费金融业务是蚂蚁集团整改的重要工程,自去年6月蚂蚁消费金融获批开业后,整改速度和成效明显。按照监管要求,蚂蚁消费金融有序承接了花呗、借呗资产,消费贷业务整改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目前,蚂蚁消费金融已向消费者提供服务,花呗、借呗完成品牌隔离。2021年11月,支付宝内的花呗、借呗独立,原花呗、借呗升级为信用购、信用贷。从升级结果看,其他金融机构借助蚂蚁集团提供的数据信息发放的消费信贷以新品牌对外提供服务,用户体验并无太大波动,整个升级过程与监管要求一致。

接下来,蚂蚁消费金融将发力自营业务,若想最大程度接纳花呗、借呗资产,增资必不可少。在助贷市场中,蚂蚁集团占据半壁江山,花呗、借呗表内外资产规模万亿以上,按照消费金融公司的杠杆上限测算,增资至300亿至400亿之间,才能通过自营和联合贷模式把花呗、借呗资产吸收。

增资既是蚂蚁消费金融的业务需求,也是监管打造标杆性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要求。但蚂蚁消费金融增资与一般消费金融公司不同,作为首家整体改制的金融科技企业,蚂蚁增资额度高,主要依靠实力资本介入,且需要多方协调。

2021年12月,蚂蚁消费金融增资计划浮出水面。蚂蚁集团出资百亿牵头增资,中国信达宣告作为增资认购方之一参与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增资,同时鱼跃医疗、舜宇光学科技等上市公司也跟进增资,增资完成后蚂蚁消费金融注册资本将由80亿元增至300亿元。

增资并非一蹴而就。半个月后,蚂蚁消费金融增资遇到曲折,信达决定不参与增资事宜,其他增资方也宣布暂缓增资。信达退出主要原因为聚焦主业,商业上的审慎考虑,加之合计24%的持股比例,持股集中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蚂蚁消费金融增资需要一定的时间落地,但在落实整改的前提下一定会增资。蚂蚁消费金融公开回应,将尽快确定新增资方案,落实信贷业务整改工作。

另外,蚂蚁消费金融的增资计划也会得到有关部门支持。业内人士表示,蚂蚁消费金融最佳的增资方案是引入银行股东,这样更有助于蚂蚁消费金融的整改和后续发展。整改仍在持续,蚂蚁消费金融也在沿着合规路径向上爬升。

金融科技纳入监管是一个曲折上升的过程。金融科技的核心能力是数字科技和场景连接能力,蚂蚁在这两方面的优势领先同业,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商业模式最好的金融科技企业。金融科技展业能力叠加牌照能力,一条新的增长曲线被描绘出来。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面向未来,市场对蚂蚁消费金融及蚂蚁集团的整改继续保持期待。

先行者的足迹

蚂蚁身后,大小金融科技企业奔跑着、焦灼着。

监管对蚂蚁提出整改要求后,随即对14家头部互联网平台的金融业务也下达整改命令。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此前透露,在针对14家互联网平台的整改中,金融管理部门先后提出上千个问题,大部分已得到积极响应。紧跟蚂蚁,如今大型金融科技平台整改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从监管对金融科技的整改要求看,主要集中三个问题。第一,金融活动必须持牌,监管对风险可穿透;第二,切断混业经营和垄断闭环,避免金融风险跨场景扩散;第三,保证商业信息和金融信息之间独立,保障消费者数据信息安全。

以上三个问题与金融科技商业模式中的支付、征信、消费金融等业务一一对应。针对纳入整改的金融科技业务,蚂蚁的足迹明显更清晰一些,除了消费金融已步入持牌序列,征信等业务也经历风险出清。

2020年12月,金融管理部门对蚂蚁集团提出五项重点业务领域的整改要求,蚂蚁集团迅速制定整改方案。具体整改计划包括整体申设金融控股公司,支付业务回归支付本源,申设个人征信公司,将“借呗”“花呗”全部纳入消费金融公司,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在消费金融牌照和个人征信牌照方面,蚂蚁取得突破进展。此外,消费金融场景、支付场景开放也在推进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服务需求。一个比较明显的改变是,现在支付宝里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其他金融机构身影。

尤其是消费金融服务,花呗、借呗成为蚂蚁消费金融专属产品后,其他金融机构产品纷纷入驻到支付宝平台,以信用购和信用贷的形式来保障对长尾客户的金融服务。

金融科技下半场,牌照成为必选项,蚂蚁在牌照方面的先发优势开始释放。现在监管强化对平台经济无序扩张乱象的整顿,金融业务首当其冲,这也意味着金融科技企业的牌照扩张难度增加。

近期,发改委等多部门发布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涉及支付、征信业务、投资金融机构、消费者保护等内容。其中提到严格规范平台企业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督促平台企业及其控股、参股金融机构严格落实资本金和杠杆率要求。

针对愈发严格的监管规定,蚂蚁的风险已提前释放。用蚂蚁的话来讲,从整改开始,蚂蚁就深刻认识到国家依法规范平台经济发展,将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是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也是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尽管蚂蚁目前仍然没有给出重启IPO的时间表,而京东科技被传出重启IPO,赴港上市的消息,但摆在京东科技面前的业务风险较大。京东科技整合了信贷科技、京东云等业务,接连更名换姓,实际上依然无法摆脱对京东白条、金条以及金融科技业务的依赖。

在金融科技严监管环境中,蚂蚁率先平衡牌照能力和展业能力,为日后发展创造了新的想象空间。对于京东科技,业内人士谈到,京东科技的牌照优势还未建立,仍有风险问题待解,这从京东出手增资旗下小贷公司即能看出。如果在此情况下贸然进行资本扩张,行情难以长久。

从先行者视角讲,蚂蚁整改并不是利空,而是利好。监管肯定蚂蚁集团在发展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普惠性方面发挥了创新作用,在成熟的创新模式上加一双牌照翅膀,它能飞得更平稳。同时,蚂蚁也代表了金融科技集体转型,带领行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万亿持牌消费金融

金融科技与持牌金融加速合流。

金融科技纳入监管,走向持牌化,不仅颠覆了传统金融科技的商业模式,而且为持牌金融注入力量。蚂蚁消费金融入局后,持牌消费金融的体量被放大,向万亿时代奔去。这个目标就在眼前,蚂蚁消费金融增资吸收花呗、借呗资产,整个持牌消费金融市场便会爆发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资产才破5000亿。从首批消费金融公司开业以来,持牌消费金融行业仅跑出两家资产过千亿的机构,分别是捷信消费金融和招联金融。

消费金融公司是监管顺势推出的创新金融业态,兼顾金融、消费和科技属性,也是延伸银行业服务能力,增强下沉客群金融可得性的重要渠道。但受展业能力、机构监管等主客观原因限制,消费金融公司被互联网金融反超,赛道越来越内卷,格局长期固化。

包括蚂蚁在内的新入局者,一方面打破持牌消费金融原有的固化格局,另一方面为行业带来创新活力。尤其是蚂蚁消费金融以存量进场,直接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持牌机构金融服务,增强持牌消费金融行业的服务能力。

格局重塑。接下来,持牌消费金融市场的排位赛会越打越热,主要体现在头部和腰部机构,最终演化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头部机构层面,近两年,蚂蚁、平安等存量巨头相继加入,中国移动前不久也透露申请消费金融牌照,这必然会对现存头部格局发起冲击。目前,招联金融暂居行业首位的位置,为了资产扩张、提升体量,应对其他头部机构竞争,招联金融也宣布大规模增资。

毫无疑问,蚂蚁消费金融整改完成后,自营能力会与其他头部机构拉开差距,成为持牌消费金融的“带头大哥”。其他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在金融科技场景开放、助贷收费整改的情况下,也会想方设法提升自营能力和科技水平,实现高效获客和风险识别,试图缩小与巨头之间的差距。

腰部机构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近期,不断有头部城商行宣布发力持牌消费金融业务,江苏银行增资苏银消费金融,宁波银行十亿摘得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南京银行欲夺苏宁消费金融控制权。与头部机构战事同步,腰部平台的进攻与防守同样激烈。

持牌消费金融赛道,也是金融科技企业争夺的对象。消费金融从业者林一(化名)认为,尽管监管严格规范平台企业投资入股金融机构,但部分金融科技企业拿牌的欲望依然强烈。“蚂蚁为互联网金融转型持牌机构撕开了一个口子,未来会有更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加入消费金融公司队伍,这股力量不容小觑。”

监管曾明确表态将一如既往鼓励、支持金融科技企业在服务实体经济和遵从审慎监管的前提下守正创新。以蚂蚁消费金融为坐标,多股力量向持牌消费金融行业汇合,质变即将到来。

本文来源:https://bbs.paidai.com/topic/2052169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向我们举报删除。 侵权/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