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互联网巨头,2021年的滴滴,并不顺利。
6月远赴美国上市,7月遭遇审查下架,12月滴滴先后声明从美国退市、阿里CEO张勇退出滴滴董事会。半年之间,曾经被滴滴垄断的网约车市场也早已变成群雄割据局面,美团、高德等企业纷纷虎口夺食。
而身在审查之下的滴滴,似乎只能将二次赴港上市当作救命稻草。
一、滴滴处于巨额亏损的状态
2021年12月30日滴滴公布了未经审计的第二季度财报和第三季度财报。在营收方面,滴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482.12亿人民币,第三季度实现营收426.75亿人民币。而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滴滴出行分别亏损242.7亿元、303.8亿元。在2021年前三个季度,滴滴共亏损491.63亿元。
近四年来,滴滴始终处于亏损状态。根据此前IPO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滴滴出行年收入分别为1352.88亿元、1547.86亿元和1417.36亿元。但在利润方面,滴滴分别净亏损149.79亿元、97.33亿元及106.08亿元。唯一的一次盈利发生在2021年第一季度,主要原因是靠出售资产获得的一笔123.61亿的收入。
在业务方面,滴滴奉行多领域扩张原则,出行、社区团购、共享单车、外卖、货车、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均有涉及。而根据财报来看,社区团购显然是滴滴内部的亏损大户。
2020年9月橙心优选APP上线,根据消息人士透露,在短短一年内,滴滴投入其资金不少于200亿元,但高期望并没带来高回报,一味地烧钱并不能迅速占领市场。在2021第三季度303.75亿元的亏损中,来自滴滴旗下社区团购业务橙心优选的净投资亏损高达208亿元。回溯时间点,2021年7月橙心优选已开始收缩业务、裁撤网点,同年12月21日,橙心优选APP正式下架。
但纵观滴滴财报也并非完全展现出颓势,相较于第二季度,2021年第三季度滴滴出行国际业务收入、总交易额和总单量规模均呈现上升状态。国际业务收入为10亿元,环比增长近25%。国际业务总交易额达到103亿元,环比增长近18%。国际业务的总单量规模为4.99亿单,环比增长近15%。
在国内市场风雨飘摇之际,滴滴国外出行基本盘呈稳定状态。
二、张勇退出滴滴董事会
与腾讯“养成式”投资不同,阿里在投资方面偏向于“掐尖式”战略。在滴滴并购快的展现出其迅猛之势后,阿里便开始了动作。毕竟依赖于庞大的网约车市场增加移动入口、拓宽电商领域对于阿里而言有益无害。在2016财年年报上,阿里曾透露出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将分别认购滴滴出行2亿美元优先股,总计4亿美元。
随后2018年4月30日,阿里CEO张勇便出任滴滴出行董事会的重要成员。虽难以在业务层面施加重要作用,但却能在关键时刻捍卫阿里利益。同样,腾讯总裁刘炽平也在2015年4月出任滴滴董事。
如今张勇已从滴滴董事会辞职,而任命阿里高级法务总监、阿里本地生活公司法律总顾问张毅为新任董事。阿里如此变相降低人员规格,除顺应反垄断趋势外,另一原因似乎是围绕在滴滴身上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2021年6 月 11 日,滴滴正式向SEC递交IPO招股书。而前一天(6 月 10 日),我国第一部关于数据安全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公布,随后滴滴在二十天内快速走完流程,选择低调赴美上市,估值高达650亿美金。
即使滴滴步伐匆匆,但仍惹来不少注目。7月2日,国家网信办宣布对滴滴进行网络安全检查,两日后国家网信办指控滴滴严重违法违规收集客户个人信息,随后七部门进驻滴滴调查,滴滴出行App下架。
箭头指向2020年12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员通过一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该法案的要求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必须无条件接受遵守美国上市公司会计师监督委员会检查标准,其中包括审计底稿以及一些相关数据。另一方面,在上市之前,滴滴前后融资超20轮,融资金额超过了240亿美金。股权分散及多元化的股份构成,注定了滴滴背后势力的复杂及特殊性。
根据滴滴于2021年6月招股书公示的股东名单披露,第一大股东日本软银持股比例高达21.5%,投票权21.5%,第二大股东Uber持股12.8%,投票权12.8%。腾讯持股6.8%,投票权6.8%。创始人程维持股7%,投票权15.4%,总裁柳青持股1.7%,投票权6.7%。除此之外,阿里巴巴、百度、中信产业基金,DST、TigerGlobal等均都参与其中,外界称之为“豪华天团”。
不过,在种种风波之下,滴滴虽被下架,但凭借老用户的流量入口,在短时间内,滴滴在网约车行业的霸主地位仍然难以撼动。
2021年11月18日交通运输局公布了一份数据,披露了10月份网约车订单量的排名情况。在榜单中,滴滴出行10月份的订单量依然排名第一,高达56200万单。排名第二的曹操专车订单量仅有1660万单,T3出行以1580万单的订单量排名第三,美团打车的订单量以730万单的订单量位居第五。
但在2021年12月3日,距离美国上市仅仅156天的滴滴突然宣布将从美股退市,计划赴港进行二次上市。
三、滴滴二次上市之路难测
在《财新》一文中曾报道,有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滴滴将采取一个全新的模式操作香港上市,即采用美国摘牌休眠+介绍上市模式,或可满足美国无缝转换香港市场的要求。
退市、转板香港,滴滴此举或是迎合2022年新政策。2022年1月4日,《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的修订稿正式发布。其中规定,掌握超100万用户个人信息,在国外上市须审查。另一方面,港交所正在优化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在二次上市和双重主要上市的限制逐渐放宽,并称将辅助更多中概股回港上市,为中资企业提供“保护方案”。此制度将于2022年1月1日生效。
但“退美还港”后的滴滴仍面临许多问题,七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审查至今未给出结果,滴滴旗下25款相关APP仍处于下架状态,新用户无法注册,用户拉新方面处于停滞状态。
而在第三季度财报中,中国出行业务收入高达390 亿元人民币,占到了总收入的91.3%。随着高德、美团、曹操、T3等新秀不断入场,滴滴该怎样获取新用户?此外,根据我国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1年11月数据显示,在月订单超过30万单的网约车平台中,滴滴的订单合规率排在倒数第三。
如此看来,在滴滴恢复正常运营之后,如何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重塑与消费者间信任桥梁,将会是滴滴势必要面临的重大挑战。
本文来源:https://bbs.paidai.com/topic/205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