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农业规模化种植降低有机菜价申海摄
初见徐惠敏,这个留着一头长发的男人正拿着一把锄头在位于上海崇明的田地里劳作。因为从小在田埂上长大,徐惠敏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感情,2011年开始,他辞去年薪60万元的工作,成立了上海惠敏果蔬专业合作社,专职从事有机疏菜种植。在之后的8年间,他前后投入千万余元,卖掉自己的别墅,却没能挽救合作社农场年年亏损的局面。
改变命运的关键时间点出现在2019年,机缘巧合下,徐惠敏接触到一种全新的产销模式——订单农业。这种全新模式的出现让昔日举步维艰的农场焕发新生。
在上海,地租贵、人工高,是有机菜种植面临的最大困难。起初,徐惠敏的农场采用会员制为主的销售模式,通过发展会员,依托自己的生产基地进行销售,将蔬菜配送到会员家中。由于会员对蔬菜的品种需求多样,农场无法就单一品种进行规模化种植,导致种植成本居高不下。此外,新鲜蔬菜需要及时配送到会员家中,运输成本也不断增加,“最后就出现了会员越多,亏得越厉害的情况”。甚至于有些会员冬天想要吃有机番茄,农场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种,这样的反季节蔬菜种植会耗费农民大量精力,成品的品质也无法得到保证,同时也违背了自然规律,与有机农业的理念相悖。
订单农业让农户收获满满,笑开了花 申海 摄
订单农业模式改变了这一局面。从以产定销变为以销定产,商超先将订单派给农场,再倒过来做销售计划,将农场依据订单生产的有机产品销售出去。
一般情况下,农场会提前2-3个月收到计划,以便有时间安排种植,对于农场根据订单种出来的有机农产品商超照单全收。如此一来,农场便没有了后顾之忧。过去,徐惠敏不仅要寻找客户资源,还要操心送货的物流。现在,他只需要专注于种植,不愁销路,还减少了物流成本。
眼下,这种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实现的订单农业,成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益尝试,受到越来越多农民、种植户的欢迎。仅以盒马为例,其从2018年6月开始在全国各地布局有机菜种植基地,合作基地从最初的4-5家增至100多家,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
有机菜价的降低是记者在走访时最直观的感受。上海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黄震说,农产品价格降低最核心的是规模化、产量化,“自从签订了定向种植协议,我们的生菜从十几块钱一包降到现在最低的时候能够卖3.8元一包,供货价超过3块钱,对我们来讲规模化生产后还是有一定的利润空间的”。
那么签订种植协议之后,每个农场种植的品种变少了,是否意味着市场上供应的有机农产品品种也随之变少了呢?其实不然,盒马上海区域生鲜采购总监黄一凡告诉记者,正是由于盒马在全国布局的30多个种植基地,使得各个基地能源源不断地向市场进行“候鸟式”供给。
例如云南在冬季温度较高,那么云南的种植基地就可以在冬季种植番茄,而不是让其他温度不适宜的农场进行反季节种植。通过这样的巧妙安排,市场上每个季度供应的有机蔬菜品种,从20-30个提升到了60-80个。
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订单农业瞄准传统农业痛点 申海 摄
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订单农业,让种植的人更有信心,让销售的人更有方向,它瞄准有机种植的传统痛点,为有机农场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令它们迎来了新的春天。
“让老百姓吃到高品质的有机蔬菜,让做有机农场这个高附加值的农业企业和参与的农民、农户能有更高的收益,给整个产业链赋予更高的回报,我们觉得方向非常正确,我们会非常坚定地跟着走”,黄震说。
本文来源:http://www.crnews.net/jj/cy/149516_20210924040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