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程勤阳认为,阿里“最先一公里”模式让农民在种植之外赚到钱。

今年全国两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黑龙江孙斌鸿源农业开发集团总经理孙斌、浙江省武义县青坑村村委会主任俞学文、安徽省定远县吴圩镇西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萌萌、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新合镇涌塘村党委委员李洪亮等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学林等全国政协委员,在建言加强农业“最先一公里”建设时,均提到“阿里模式”。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程勤阳,刚刚完成了对“最先一公里”课题的调研。

他认为,今年两会多位代表委员关注“最先一公里”建设彰显了补齐产地流通短板的迫切性,阿里舍得投资“最先一公里”建设,既是构建数字化农产品供应链的需要,也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助于农民从生产端进入流通端,在种植之外分享更多收益。

一开始程勤阳以为,互联网公司做农业,大概率会习惯选轻模式。随着调研的深入,他发现阿里和其他电商平台不一样,是真的在农业上游重投入。

数据显示,2020年阿里巴巴在云南昆明、广西南宁、四川成都、山东淄博、陕西西安建成五个大型产地仓,一年可以支撑100万吨农产品上行。数字化是阿里“最先一公里”模式的重要特征。以阿里西安仓为例,数字化的分选设备90秒可以让农产品完成清洗、烘干、分级、包装等步骤,转换成标准的商品。

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央一号文件先后提及国家将加大在“最先一公里”投入。程勤阳认为,“最先一公里”建设搞得好不好,要看农民是不是赚到更多钱了。

他介绍,长期以来我国农民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种植端,流通端的价值多为农产品经销商和零售商获得,农民受益极少,还要承担滞销等风险。开展“最先一公里”建设,建设数字化产地仓,可以让农民在种植之外,赚到更多的钱。

“改变农民收入结构,是‘最先一公里’建设产生的直接效益,在这方面阿里模式开展了有益的探索。”程勤阳说。

以云南为例,阿里在昆明建产地仓后,又在新平等水果大县建设直管仓。蔡辉是新平县第一批加入阿里模式的农民。去年12月,他的沃柑采摘后,在田间地头就开始对果子做保鲜等预处理,随后通过冷链运往直管仓进行数字化分级。

程勤阳调研的数据显示,采用直管仓进行加工分选,蔡辉的沃柑贮藏损失率仅5%~6%。根据市场行情,冷链储存后错季销售价格可能会上涨30%,好的年份可以达到50%。

“产地仓的好处一是通过贮藏延长供应周期提高了农民讨价还价能力,第二是数字化分级后产生了加工增值,我听说这一季当地农民的增收达到了20%,效果十分显著。”程勤阳说。

本文来源:http://www.crnews.net/jj/ncds/144779_20210312011836.html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向我们举报删除。 侵权/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