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专家王金良在四川与阿里共建数字农业基地,今年当地的茵红李也首次上线阿里MMC。

 

“最近茵红李卖得很好,今年新增了MMC,阿里一下子就采买了1000多吨。目前全县销售额已超过7亿元,增收很可观。”2021年7月29日,王金良告诉记者。

王金良是浙江省海盐县首席农业专家,2018年10月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来到四川省屏山县帮扶。

增收并没有让王金良松懈。他仍忧心忡忡:“产业还需要高质量的增长,标准化生产的最高境界是数字化。为此今年我们和阿里一起做数字农业基地,引入他们的产供销数字化模式,探索以销优产。”

三年增收9亿,阿里MMC又带来了惊喜

MMC生态伙伴、成都开心树果业总经理岳英告诉记者,今年已在屏山采购茵红李3000多吨。王金良提到的1000多吨,是最近一次采购的数量。她的公司,今年3月开始与MMC合作,负责基地直采。7月茵红李上市以来,每周给MMC的供货量保持33%的增长。

岳英从事农业已有10年,她认为农产品具有非标、易损等特点,供应链要实现数字化太难了。但MMC改变了她的看法——平台收集完消费者订单后,MMC就会发起采摘、冷链物流、加工分选等环节,从田间到餐桌不到48小时。

“这样的模式,很适合中小农户为主体的农业形态,产销精准匹配后,可以减少果农的库存压力。阿里是国内农产品上行的第一平台,与MMC合作能够很快提高屏山茵红李线上渗透率。”岳英说。

MMC之前,消费者已经可以在盒马、淘宝、淘特上买到屏山茵红李。岳英告诉记者,因为认可茵红李的品质,阿里的收购价每斤比市场价高了0.2元。

每斤多卖两毛钱让王金良开心,“我在乎的不是具体金额,而是证明了种得好可以卖得好!MMC给我们带来了惊喜。”

茵红李的采摘季还剩下两周,7亿产值意味着屏山县茵红李将连续三年大幅增收。屏山县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王金良的扶贫协作为当地带来了4.6亿元增收。加上今年,预计三年增收9亿元。

背着降压药去扶贫

王金良今年58岁,获得过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全国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 四川省2020年全省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等重要荣誉称号。

屏山曾是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境内“九山半水半分田”。作为国内知名的库区县,屏山境内坐落着三峡集团所属的6座巨型电站之一的向家坝水电站。

过去,屏山人多种植柑橘,2012年库区蓄水后,农民开始在中高海拔地区大规模种植茵红李。屏山县电商协会会长龙先洪回忆,由于个头小、不好吃,有些年份一斤一块钱都卖不出去,农民只能把李子倒了。

2018年,屏山县茵红李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2万亩。它的背后是2.5万多农户,其中有4000多户贫困户。

王金良原来只是来讲课的,看到果农面临砍树的困境,他决定留下来。血压偏高的他,为了让家里人放心,每次从家里出发,都特地背上一大包药。

2018年10月,在跑遍屏山县所有乡镇后,王金良花了十几天撰写了5000多字的《东西协作茵红李全产业链转型脱贫增收》报告。

报告送到屏山县委县政府后,屏山茵红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大幕就此拉开。

像栽盆景一样种果树

报告里王金良直陈,茵红李产业不景气,深层原因是生产方式落后、果农不注重品质造成的。

“同时我们也要思考,为什么果农不注重品质?因为传统的产销对接,他不知道消费者是谁、需要什么。屏山探索的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实际上是一个操作系统,是一把开启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金钥匙。”王金良说。

2019年,通过科技部支持的中央科技专顶计划项目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共同发力,王金良利用150万元东西协作扶贫资金,建立6300亩高标准精品示范基地,推广统一栽培管理、统一配方施肥、统一品牌营销等“七统一”标准化生产。

王金良通过合作社联基地、联农户。起初农民不理解为什么要把果树修剪得像盆景,要控产、提质、增效,他就挨家挨户去做工作。如此反复两年,王金良发现果农已经注重品质,平常也会和他谈论果树的修剪和疏果了。到了2020年,他又提出建电商村,要求农产品电商连接基地,重视数字化可追溯基地建设。

2021年,茵红李高标准基地达到21300亩,其中包括15个与阿里共建的数字农业基地。

王金良说,今年与阿里合作的基地开始实施统一疏果、水肥一体、统一绿色防治、无人机喷洒农药,下一步将联合阿里等公司,开发数字农业系统发展智慧农业,让果农可以在手机上管理果园。

数字农业基地建起来了,果农又把卖得好的希望,寄托在王金良身上。线上,王金良找来了盒马、淘宝、淘特等平台;线下,王金良跑完了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

“我的目标是对标沿海发达地区构建全产业链,包含种植端的标准化、供应链端的精准化、销售端的数字化。”王金良说。

屏山县锦屏镇光辉村果农沈贵俊,有15亩果园。他介绍,高标准的基地种出来的李子,每亩可以多卖5000多元。

“价格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阿里平台会给我们反馈消费者的喜好,比如口感、果形。为了让果农有心里有消费者,我们曾带着一群50多岁果农去逛盒马。这样的机制,倒逼了中小农户生产端转型。”屏山县农业农村局首席专家罗家帮说。

95后返乡创业成势

图说:王金良与屏山县电商协会会长龙先洪一起做茵红李带货直播。

四川省科技厅二级调研员陈钢已在屏山县挂职两年,协助分管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推进数字农业转型发展。

陈钢说,前几年农民种李子不愿意疏果分级,怕产量不高,收入不高。在东西协作科技特派员王金良指导下,通过示范基地“六统一分”技术集成,实现了茵红李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了茵红李产业连续三年每年综合产值30%的提升。

“我们也希望通过科技创新,带动农户,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与阿里巴巴产学研的合作,建立高质量的茵红李生产基地,把品质做得更好,为西部农业的转型发展,探索出一个全国可以推广的屏山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陈钢说。

这也是王金良的心愿。目前,他在屏山探索的模式,已经被四川叙州、云南绥江等水果大县复制采纳,明年共建30万亩规模的茵红李产业联盟,往后将继续扩大。

王金良挂职连续延期了四次。今年5月,他第五次申请了延期。

过去两年半,屏山的数字农业取得突破,除了15个阿里数字农业基地之外,还建成20个茵红李电商村。

屏山县电商基础薄弱。电商协会会长龙先洪统计,目前茵红李的电商销售占比已经从去年的5%增长至15%。

受此鼓舞,一群95后陆续从成都返乡作农业。

宜宾源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伙人罗开伟,最近正在把茵红李等特产搬上淘特平台。罗开伟说,看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淘特上购买生鲜,让他决定把上淘特作为公司重点项目。

“王老师为屏山构建了一个生态,你种地也好、做物流也好、做电商也好,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活法,找到做农业的乐趣。茵红李产业实现转型,产业链上的每个参与者都是加分的。”罗开伟说。

本文来源:http://www.crnews.net/jj/ncds/147876_20210730112320.html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向我们举报删除。 侵权/举报